一、eMMC Layout注意事项
规格书参考要求
1.模块 SDIO_VDD 需要连接到VDD_EXT 或者外部1.8 V 电源。
2.为了避免总线抖动,需要在SDIO 信号预留上拉电阻R12-R19(阻值范围为10~100 kΩ,推荐值为100 kΩ,默认不贴),并且上拉到外部1.8 V 电源。
3.为了调节信号质量,需预留SDIO 信号串联电阻R1-R10,其中电阻R10 建议贴20-35 Ω,其他默认贴0 Ω;预留电容C1~C11,默认不贴。摆件时电阻、电容需要靠近模块侧放置。
4.SDIO 信号需要立体包地,阻抗控制在50 Ω ±10%。
5.SDIO 信号需要远离敏感信号如射频、模拟信号,以及时钟、DC-DC 等噪声信号。
6.SDC1_CLK 与SDC1_DATA[0:7]/SDC1_CMD 需做等长处理(长度差小于1 mm),总长度需小于50 mm;由于模块内部走线长度为17 mm,因此外部走线长度需要小于33 mm。
7.SDIO 信号与其他信号之间的间距需大于2 倍线宽,并且确保总线负载电容小于40 pF。
管脚信号说明如下所示:
二、EMMC封装和兼容性对比
1.EMMC4.5和5.0封装和兼容性对比
2.EMMC5.0和5.1封装和兼容性对比
之前版本eMMC版本中的一些RFU球在e.MMC 5.1中变为VSF,153pin:E8、E9、E10、F10、G10、K10、P10。VSF球用于系统内分析和调试;其功能在中禁用,只有厂家可以通过特殊测试固件和安全主机认证。良好的做法是将VSF球暴露在测试点上;否则,请保持它们未连接。
三、PCB Layout建议
关于eMMC5.1版本的PCB走线layout和滤波电容摆放建议如下:
PCB layout参考设计
参考设计1
参考设计2
参考设计3
参考设计4
前面的参考设计显示了v5.x eMMC设备使用大致6mil宽度布线和12mil/24mil过孔的示例布线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由于eMMC球的间距,可能需要调整线宽,以使线可以通过“NC”球。
从参考设计1-4都采用了为了躲避NC进行线缆的粗细调整,参考设计5采用直接穿过NC PIN的layout方式,关于参考设计5,从厂家给的建议如下:
注意:
1)·MMC signals can be fanned out through NC pins. No internal connection is present for NC pins. Micron recommends that e·MMC signals not be fanned out through RFU pins.
2)·MMC信号可以通过NC引脚扇出。NC引脚不存在内部连接。Micron建议不要通过RFU引脚扇出e·MMC信号。
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对eMMC进行pcb layout,此文章只是作为参考。
版权声明
内容来源及使用限制
欢迎访问 TomgZHE研习社(网址:https://blog.tomgzhe.com)。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源自网络,仅作学习交流与参考分享;若您发现有内容涉嫌侵权,请立即联系 tomgzhe@qq.com,我们将在接到通知后的 48 小时内核实并删除相关侵权内容。
软件资源相关规定
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,所有软件资源均来自网络。这些资源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和参考,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您下载和使用本网站软件资源即表示您同意仅将其用于学习目的,若因违反此规定导致任何法律纠纷或损失,责任由您自行承担。
原创版权
本网站上的原创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作品、自行设计的图片、独家制作的音频视频等,其版权均归本网站所有。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复制、转载、摘编、传播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这些原创内容。如需使用,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并获得书面许可,同时需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。
转载与引用规范
若您需转载本网站文章,务必注明文章来源为 “[],原文链接:[]”;对于有明确作者署名的文章,还需完整保留作者姓名。在引用本网站内容时,请确保内容准确无误,并遵循学术及行业的引用规范。
Comments(1)